腕隧道症候群(Carpal Tunnel Syndrome)是一種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疾病,主要是由於正中神經在手腕處受到壓迫而引起的。
正中神經穿過位於手腕正中的腕隧道(由骨頭和橫腕韌帶組成的小通道),並負責支配手掌、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部分無名指的感覺及部分手部肌肉的活動。
當腕隧道內部的壓力增大(例如因韌帶肥厚或組織水腫),就會壓迫到正中神經,導致症狀的出現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常見症狀:
腕隧道症候群的常見原因包括:
神經外科可以做什麼手術來治療腕隧道症候群?
當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且經過非手術治療(如支具、物理治療或藥物治療)無法得到改善時,神經外科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。最常見的手術方式為腕隧道減壓術(Carpal Tunnel Release)。
腕隧道減壓術的詳細內容:
這些手術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、手術風險及個人需求。通常來說,微創手術能提供更快的恢復時間,但開放式手術適合那些需要更好可視範圍的複雜病例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整體健康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。
正中神經穿過位於手腕正中的腕隧道(由骨頭和橫腕韌帶組成的小通道),並負責支配手掌、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部分無名指的感覺及部分手部肌肉的活動。
當腕隧道內部的壓力增大(例如因韌帶肥厚或組織水腫),就會壓迫到正中神經,導致症狀的出現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常見症狀:
- 手部麻木和刺痛感: 特別是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和無名指的部分。麻木和刺痛通常在夜間更為嚴重,患者可能會被疼痛或麻木感醒來,並且需要甩動手部來緩解症狀。
- 手部無力: 長期的正中神經壓迫會導致手部無力,特別是大拇指肌肉的力量變弱,難以完成抓握、捏持或提重物等精細動作。
- 手掌的灼熱感或疼痛: 有些患者可能會感覺到手掌有燒灼感,並伴隨持續性的疼痛。
- 拇指根部肌肉萎縮: 在較嚴重或長期的壓迫情況下,控制大拇指根部的肌肉可能會逐漸萎縮,導致拇指的活動範圍和力量受限。
腕隧道症候群的常見原因包括:
- 重複性動作傷害: 長期反覆進行同一手部動作(如打字、使用滑鼠、編織等)可能導致腕隧道內的壓力增加,容易引發正中神經的壓迫。
- 手腕姿勢不良: 經常維持手腕過度彎曲或過度伸展的姿勢,會增加腕隧道的壓力。
- 懷孕或荷爾蒙變化: 在懷孕期間,體內的水分增加可能導致腕隧道內部腫脹,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。其他荷爾蒙變化也可能增加腕隧道的壓力。
- 其他疾病或狀況: 例如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異常或風濕性關節炎等,都可能增加腕隧道症候群的風險。
神經外科可以做什麼手術來治療腕隧道症候群?
當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且經過非手術治療(如支具、物理治療或藥物治療)無法得到改善時,神經外科可能會建議進行手術。最常見的手術方式為腕隧道減壓術(Carpal Tunnel Release)。
腕隧道減壓術的詳細內容:
- 手術目的:
- 減壓術的主要目的是切開橫腕韌帶,增加腕隧道的空間,減輕對正中神經的壓力。這樣可以有效地減輕症狀,幫助神經功能恢復。
- 手術方式:
- 開放式腕隧道減壓術(Open Release):
- 傳統的開放手術會在手掌基部進行一個較長的切口,直接切開橫腕韌帶,釋放對正中神經的壓力。此方式可以讓醫師完全可視化手術部位,但創口較大,恢復時間可能較長。
- 內視鏡腕隧道減壓術(Endoscopic Release):
- 微創技術通過一個或兩個小切口插入內視鏡,然後使用特殊工具切開橫腕韌帶。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創傷較小,恢復速度較快,術後疤痕和疼痛相對較少。
- 開放式腕隧道減壓術(Open Release):
- 手術後的康復:
- 活動訓練: 手術後,患者需要逐步恢復手部活動,特別是柔軟度和力量的訓練。這些訓練可以幫助減少手部僵硬並增加神經的功能恢復。
- 避免劇烈活動: 在術後幾週內,應該避免手部的重複性活動或提重物,以保護手部的神經和韌帶,促進癒合。
- 物理治療: 專業的物理治療有助於加速康復,特別是對於那些術後感到手部仍有僵硬感的患者。
這些手術方法的選擇取決於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、手術風險及個人需求。通常來說,微創手術能提供更快的恢復時間,但開放式手術適合那些需要更好可視範圍的複雜病例。醫師會根據患者的整體健康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。